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台灣教育: 曾發表文章 2007-12-26 高教評鑑 全為退場證明

報載高教評鑑六校二十七系所沒通過,我一直不了解教育部最近辦高教評鑑的目的是什麼?

在我的想法,評鑑應該是就評審時所找出的缺點,協助受評單位改善品質,甚至要多給一些評鑑較差單位一些幫助及資源。例如芬蘭在PISA國際評比之後,得到全世界的肯定,他們也檢討表現較差的學校,但不會說這些學校不通過,反而是就問題給予更多幫助,希望他們能與其他學校有一樣的教育成效。

然而我覺得目前的評鑑背後的目的,就是要提供教育部讓學校系所退場的一個證明,並不是想幫助這些受評單位,帶給受評單位只有困擾,沒有好處。我也頗好奇評鑑委員所抱的心態是什麼?不知委員們有沒有想過這些受評單位被評不好,是他們的錯嗎?若是把委員大人們放入這些系所,系所表現就會變好嗎?

其實這些系所很值得同情。受到少子化的影響,錄取率明年可能就超過百分百了。少子化造成他們招不到學生,這是大環境的問題,並不是他們的錯。若是他們是在錄取率只有不到一半的時代,我相信這些系所的表現也不會太差。招不到學生只好關門,也只好認了。但教育部不只想關他們的門,還想貼一個「辦學不力」的標籤,這是何等的殘忍。

評鑑不通過,雖然不能說受評單位沒有責任,但他們都是教育部錯誤政策的受害者。那一個學校系所不是教育部所認可,甚至當年還是教育部所鼓勵興學的。少子化不是一天造成,是逐年形成的,甚至最嚴重的時期都還沒到來,然而教育部有應對的政策嗎?

可悲的是,教育主政者並沒有覺得這是最重要的問題,反而拆大中至正及追黨產成了最重要的教育問題。在這種情形下,實在很難期望教育部會有解決少子化的好政策。

教育講求關懷,很難想像高等教育是如此處理弱勢者。評鑑中心若把一些單位評為不通過,接下來應不是建議讓這些系所退場,而是有責任要想辦法提升這些學校。

少子化已是趨勢,若是沒有好政策,未來的教育部可能將是一個專門讓學校退場的教育部。其實少子化並非沒有救,例如發展成人教育。成人教育若能每年有百分之一回到學校進修,數年下來就可解決少子化的問題,而比起北歐國家的百分之數十的成人教育,這並不難達成。呼籲教育主政者能多想想如何解決教育的問題,少拚選舉。選舉是一時的,而教育是百年大計,才是主政者應該關心的。

【2007/12/26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