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台灣教育: 曾發表文章 2005-07-25 一校百大 百校苦撐 教育成功?

八名大學前校長及中研院院士日昨發表公開信要求五年五百億元高教預算,不能獨厚一兩所大學。姑且不論五年內把台灣的大學弄進所謂的世界百大是否可行,但就算成功了又如何?政府不准大學漲學費我很贊成,但又不編經費投資教育,高中小學仍然經費不足,可能五年後真有一所大學進入百大了,但其他學校仍然苦撐。不知那時是要慶祝,還是要為教育致哀?

至於官員提到大陸及韓國都在拚世界百大一流大學,我很奇怪為何要學他們。二月底環境永續指標ESI世界評比,台灣全球倒數第二,政府也是舉我們其實還沒差韓國太多來自我滿足,那時我就質疑為何不直接學世界第一的芬蘭;韓國這幾年已幾乎超越我們,令政府擔心,但我們為何不學教育更成功的國家,如愛爾蘭。

愛爾蘭投資教育成功,但他們的大學沒有一個百大,甚至連前兩百大的大學都沒有,但他們幾乎沒有失業,且已是歐盟第二富有的國家。更難得是,在BBC七月六日的報導看到愛爾蘭也提供外國移民免費的英文教育,讓他們融入愛爾蘭及更有生產力。他們的主政者是在國家窮時就知道投資教育。我們並不是窮國家,政府不能只靠「道德勸說」大學不調漲經費,而又不給經費。更糟的是全國高中小學也是苦哈哈的。即使有一所百大的大學,其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子都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就能表示教育政策成功了嗎?

教育是長期的事業,絕對不能短視。我不反對要有菁英教育,也贊成大學應朝世界百大努力,但先決條件要有全面且公平的教育。個人這幾年作研究,雖然經費減少是一個問題,但最大的問題卻是學生的素質愈來愈無法進行高深的研究,連基本的論文書寫表達能力也愈來愈差。我並不怪這些學生,主因是我們的基礎教育已鬆動。若不從基礎教育改善,即使給經費,也不容易完成好的研究。

每次基測或大學考完,報紙都是在登各縣市榜首是誰?學校考上幾個第一志願?其實這些學生佔考生的比例非常的低,且這些學生往往不必花太多時間教就可以表現得很好。學校的教學績效絕對不是這些學生所能代表的,只強調這些菁英,導致學校只重視這些學生,使得教育變成一個不公平的體系。

教育應該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他們的美好未來,成績不好並不代表是壞學生,但往往讓學生因成績不好就感到自卑,其實這是很不正確的觀念,每個學生都應該有他們的美好未來。

高等教育若也只強調第一流大學,真不知在這種不公平的教育體系教育出來的學生能否關懷社會、關懷環境、關懷弱勢。

其實國外教育較成功的如芬蘭、愛爾蘭等以前並不「先進」的國家,都是想辦法讓每個小孩都能看到未來,如此社會才會有美好的未來。而不是訓練一些不知道關懷社會的菁英,訓練菁英成為戰鬥者,或許他們未來會成功,但不見得對社會有益。有時一些菁英對社會傷害更大,因為他們比別人更有能力奪取資源讓自己享用。

呼籲政府全面投資教育,讓每個小孩都能看到美好的未來,相信國家也會有美好的未來。這篇文章好像在作白日夢,不過,我覺得只要有更多人與我一起作夢,美夢有一天就會實現。投資教育大約要十五年才看得出來,但還好,那也不算很久,我相信我還是會看到那一天。
【2005-07-25 聯合報 A15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