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台灣教育: 曾發表文章 2005-08-07 當前教育制度 資優生也受害

當前教育制度 資優生也受害
高正忠/交大教授(新竹市)
基測及大學考完,各校總是以考上第一志願的學生數來展示教學績效,近日媒體更是報導台交清成四所大學各明星高中所佔的學生比率,使得各界多只重視這些學生,可能導致教育資源的更不公平。
其實這些學生佔所有學生數的比率很低,資源卻大多用在他們身上,甚至發生某國中只讓前一百名的學生去圖書館溫習的事件。更糟糕的是,由於分數至上的觀念,讓很多人都把成績不好與壞學生劃上等號。

前的教育制度,弱勢學生沒得到應有的照顧,其實資優學生也受害。本人在交大教書,能進交大的都是頂尖學生,但這些年來很明顯地看到學生的平均素質及國際競爭力都逐年下降。這些頂尖學生的求學過程多半不快樂,能主動思考及閱讀的人很少,人文素養有待加強,創意不足,對未來茫然且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
為何會造成這個現象?主要是由於學校及家庭都把期望放在他們的身上,很少重視學生的想法及其興趣。這些資優生只要能強迫他們花時間讀書及考試,學測就可以表現得很好。頗不幸的,由於學校及家庭的壓力,這些學生大多只好聽話的花比先進國家學生多很多的時間在讀教科書及參考書上。

不少資優生因此受到傷害,使其思考及創造能力都沒有進步,而上大學選科系也受到社會及家庭壓力,總是在熱門的科系轉。不能讀自己有興趣的科系,這可能也是不少人不快樂的原因。

如何改善,個人有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不要強調學生間的比較,應指導學生能看著自己成長,自己跟自己比。若不會自我成長、沒有創意、自我局限,不見得會有成就,這是為何榜首有成就者不多的主因。強調自我成長,弱勢學生仍會有成長的樂趣,資優生也更能找到他們的興趣。但要讓每個學生成長,教學必定要多元且更有創意及用心。

二、重視弱勢學生的表現,每年可統計各校後三分之一學生的學測成績表現,把這個指標當作重要的評鑑指標,很自然的就可以引導學校同時重視弱勢學生。

三、不要讓弱勢家庭更為弱勢。貧窮家庭負擔的教育支出比率,早已遠超過較富有家庭。城鄉差距拉大,貧富差距也拉大,連教育負擔比例也拉大,弱勢愈來愈弱勢,怪不得黑道能收納到那麼多黑衣青少年。

四、今年的升高中基測,只要每一科錯一題,就進不了建中、北一女,這只會增加學生的讀書壓力。應推動十二年國教,讓基測真正成為自我成長的評估工具;教育績效要以同一學生的成長程度為依據,而不是在總分上作比較。

五、政府要保障及編列足夠的教育經費,投資教育是提升國民素質很重要的決定性因素,不能讓各級學校苦撐。

雖然教育經費不足是當前的大問題,但建立公平的教育制度,重視每個學生的自我成長,引導學校重視後段的學生,都不必花大錢。希望教育主政者能多思考,讓每個小孩子都能看到美好的未來,未來都能在各行各業快樂的工作。

【2005-08-07 聯合報 A15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