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台灣教育: 曾發表文章 2006-02-09 考上明星高中 高興只有放榜那一天

昨天有兩則新聞引起我的注意。一位名校高中生考第四名,怕家長看到會不高興,冒名簽成績回條,父親知道後竟以偽造文書告小孩;另一則是智商一八○以上的資優生,十四歲以後就自學,在家長支持下,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兩個小孩都是人人稱羨的資優生,但都沒有受到「資優」的教育,前者在成績掛帥下,成了犧牲者;後者,更是無法適應我們的「資優」教育。
其實我們的教育,非常重視這些資優生;校長及老師們普遍重視這些學生,因為多少學生能考上第一志願,是重要的「教學績效」。家長當然也不遑多讓,非常關心小孩的成績,恨不得每天都補習;加上基測考試,只要每科錯一題就進不了建中、北一女,家長擔心小孩因漏了一小部分可能會考的題目,而失去進入明星高中的機會。雖然我們由於生育率降低,小孩子人數迅速減少,但補習業居然成長了五倍。

孩子好不容易考上明星高中,但高興只在放榜那一天。為了三年後考進知名大學,老師及家長早就耳提面命,要好好讀書。大小考不計其數,中學更可能以千次計,但第一名,每班只有一位,總有拿不到第一名。即使在明星學校考第四名,仍受到很大壓力。

到了大學及企業更是有趣。本來這些經過千「考」百鍊進來的應該都是菁英,但大學教授發現,考上來的資優生,居然大都不太讀教科書以外的書,知識甚為有限;他們花太多時間重複讀教科書,讀書變成一種壓力,而不是一種「悅讀」的享受。企業需要有創意的人才,但他們發現很難找到這樣的人才。家長也很不能接受:為何小孩讀到大學畢業,甚至碩士畢業,居然找不到工作?

教育的大環境無力去改變,只好幫助小孩去適應,這時若是家長幫助得當,會讓小孩走出其一片天。但若只知依自己的想法來要求小孩,以為這樣才能讓小孩子有競爭力,可能反而害了小孩。其實時代已變了,若不改變想法,這一代的父母可能連自己都不見得能適應未來的變化,更遑論要求小孩走父母認為對的路。




【2006-02-09 聯合報 A15版】
    加入我的文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