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芬蘭教改 ; (1) 曾發表文章 2006 終身教育理想國 芬蘭教育評析

本文是應國語日報一位編輯之邀寫的.
---
高正忠(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高正忠教授除環境工程專業外,對於各國總體教育政策和制度也投注相當心力。近年以科技聞名於世的北歐國家芬蘭,其成功祕訣,可說是推行完善教育制度的結果。本週由高教授為讀者介紹芬蘭的教育特色,芬蘭對各級教育的關注,以及平等、相互尊重的精神,都十分值得國人借鑑。

 談到國外教育,我最喜歡也最討厭提芬蘭及愛爾蘭這兩個國家,喜歡提是因為他們都沒有什麼自然資源,也沒有輝煌的歷史,但他們都靠投資教育而成功;更難得的是,主政者是在國家貧窮時就知道要投資教育,很讓人敬佩。而討厭提他們,是因為每當談起,對照國內情形就不免感慨──我們不是窮國,但為何我們的孩子享受不到類似的教育?
 本文將為讀者介紹芬蘭的教育。如果對芬蘭印象不清楚,相信大家都知道來自該國的「 Nokia 」品牌手機。芬蘭曾被瑞典及俄羅斯統治,在一九一七年獨立。芬蘭的教育成功可由二○○三年 OECD 針對四十一國的十五歲學生所做 PISA 測驗成績中看出來,芬蘭學生「閱讀能力」及「科學」兩項排名第一,「數學」及「解決問題」第二。由於教育成功,其他方面表現也很優異,例如兩次的環境永續指標評比均是世界第一、水質第一,連政治透明度也是全世界第一。

 學習時數少 品質優


 芬蘭一年上課一百九十天,除了國小低年級生每天最多上課五小時,其他都是每天最多上七小時;每週最低平均上課時數,國小低、中、高年級及國中分別是十九、二十三、二十四及三十小時,上課時數比國內學生少很多。
 據一份瑞士的調查,我們是工時第一的國家;我國學生的正式上課時間已明顯比芬蘭多,再加上輔導課、課後補習等,恐怕臺灣小孩的「學時」也是全世界第一吧?讓資優生花較多時間演練解題,可能提高數理成績,但很難提升閱讀寫作及創意思考能力,甚至反而抑制學生發展。芬蘭孩子上課時間少,素質卻是世界頂尖,這點頗值得大家思考。

 平等普及 全面照顧


 芬蘭把教育當作人民的基本權利,且不因經濟或其他因素影響受教育的機會。平等教育使學生素質整齊,例如 OECD 國家學生在數學測驗中平均有百分之二十一未達第二級,而芬蘭只有百分之六,來自不同社經家庭背景學生間及學校間的差異也比其他國家小。雖然「數學」低於香港六分,「解決問題」輸給南韓兩分,但南韓及香港除了在其他兩項輸給芬蘭外,學校間的差異也很明顯,變異數高達四十七及四十二,而芬蘭學生程度整齊,變異數只有五。
 芬蘭提供免費九年義務教育,教科書、午餐、醫療等也是免費。百分之九十九點七的孩子都完成義務教育,可能是中輟生最少的國家。其他教育也很普及,約九成六的孩子接受一年的免費學前教育,九成四升學至高中職。高中職也是提供午餐及學費全免,但要負擔材料費。大學也是免學費,但須付費加入學生會,以獲得優惠膳食、醫療等福利。
 發展較慢的孩子本應得到較多照顧,但東方國家傳統走的是精英教育路線,是讓資質較好的學生獲得較多學習資源。這樣的不平等教育,無法全面提升國民素質,資優生也會受害。芬蘭的作法正好相反,在 OECD 測驗中表現較差的學校,反而得到較多的資源,藉此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優質教育。芬蘭的國中小學約有兩成六的學生因身心障礙、成長遲緩等原因,接受免費的特別教育,其中約七成七是非全時的補救教育。
 芬蘭不但平等對待移民的小孩,更提供免費的準備教育,讓他們迅速融入社會。有趣的是,也補助「以外國語為第一語言,芬蘭語為第二語言」的教育。已有九十六個地方政府申請,共有五十種語言。這種前瞻性的作法,對提升芬蘭的全球化競爭力顯然有利。

 鼓勵自我成長


 國內曾提出「建構式數學」,平心而論,這是一套能提升學生思考的好教法。但導致失敗的錯誤關鍵,是強迫每個教師用同一套教法;更糟的是,大部分教師都不會教。芬蘭的作法是先確保教師品質,除幼教以外,教師都至少有碩士學位,然後訂定評估學生的國家標準。國家只管學生品質,不管教師如何教;為了讓學生各方面都能成長,教師的教法自然趨向多元化並以學生為主。教育部管得少,但教學品質反而高。
 芬蘭的教育指導制度更值得一提。他們鼓勵孩子自我成長,與自己比,很少人不成長,成功率高,學習是快樂的。國內作法則是強迫孩子與精英比,壓力當然大,學習興趣低。例如從二十分進步到四十分,可說是成功的教育,學生的未來也可能無可限量,應該給予鼓勵;但在國內,這種情況往往是被忽視的。我常想,「要犯」陳進興及張錫銘都不笨,但因家庭弱勢,教育制度及社會又都放棄了他們的成長;蔣勳教授也曾問,為何讓陳進興在那種環境裡成長?若能享受類似芬蘭的平等教育,我相信他們不會走上不歸路。

 終身教育 一個都不能少


 在臺灣,技職教育已愈來愈看不到未來;但芬蘭正好相反,高職與高中生人數約是六比四,技職生較多。高職生須修滿一百二十個學分,課程不是依年級開設,一般有五到六個不同時程的課程安排,學生可彈性決定修課順序。技術大學是一九九二年才設立的,但每年入學人數已超越一般大學。我國與芬蘭的技職教育體系走向大異其趣,未來影響如何,值得關注思考。
 芬蘭不但希望達到「一個都不能少」的平等教育,更希望讓每個人一生都不斷成長,有很多機構提供各種形式的成人教育。成人的基本技職教育是免費的,高中職及較專門技職教育則會收費,但工作滿十年以上即可得到政府補助,目前約有兩百萬人接受各式各樣的成人教育。
 相信大家對芬蘭的教育環境都非常羨慕,一定很希望我們有一天能超越,讓孩子都能享受平等且優質的教育。其實,教育並不是只針對年輕人,應該是一輩子的事──每個人一生都應該有權利享受學習的樂趣。
 雖然我們在校時間不短,但不在校的時間更長。周聯華牧師七十歲才開始學電腦,或許我們四十歲時想學室內設計,五十歲時想學寫新詩,六十歲時想學畫漫畫……這不是玩笑,如果經常抽時間學一樣東西,十年下來一定可以享受到成長的樂趣。更好的是,能貢獻所學,教育下一代;或與其他領域成員交流,教學相長。期待將來的某一天,我也能成為本版讀者的臺下學生。
(本評介主要以歐洲教育資訊網路及芬蘭教育部網站資料為依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